实现“双碳”目标需处理好几对关系文/王厚双赵春丽——摘自《经济日报》(2021年10月7日第6版)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心语文—创素>材库:—https://www.xinyuwenchuang.cn/。公众号:笔杆子星]域。整理汇总。责任担当,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人与自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主动担当。需要看到,要如期实现“双碳”目标需付出一系列艰苦努力,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能源需求较为旺盛。“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使我国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在短期内难以降低,能源转型的难度较大。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风能发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合计达4亿千瓦,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尚未达到全国能源消费的5%。到2030年,预计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但其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也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生态环境、技术、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对此,必须强化系统思维、拓宽战略视野、做好顶层设计,多措并举,统筹兼顾,切实增强相关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是处理好碳达峰与碳中和之间的关系。碳达峰是手段,是碳中和的前置条件,只有实现碳达峰,才有可能实现碳中和这一目的。碳达峰实现得越早、峰值越低,减排成本和减排难度就越低,则实现碳中和的压力就越小、付出的代价越小,获得的收益就越大。反之,碳达峰的峰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