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比喻大全,300个标题,400个喻体,10500字,撰写亮眼文章!比喻定义比喻,俗称打比方,在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中又称“譬喻”,列为积极类修辞甲类,“材料上的辞格”,定义是“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通俗来讲,比喻就是用浅显、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深刻的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比喻是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要素组成。比如古语中,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君子之德、小人之德”是思想的对象,是本体。“风、草”是另外的事物,是喻体。“如”是比喻词,古语中常用的比喻词还有“犹、若、似”等。再比如,在钱钟书先生《围城》中写道:“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忠厚老实人的恶毒”是思想的对象,是本体。“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是另外的事物,是喻体。“像”是比喻词,现代语常用的比喻词还有“好像、如同、仿佛、一样”。比喻分类根据本体、喻体、比喻词出现或者省略的方式可以将比喻分为三类,分别是:明喻、暗喻、借喻。明喻又叫直喻,是指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使用“如、犹、若、似、像、比、好像、如同、仿佛、一样”等比喻词的情况。比如,前文举的例子“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余华在《活着》中,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博尔赫斯在《另一次死亡》中,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简媜在《烟波蓝》中,遗憾像什么?像身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