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新中国石油工业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石油职工的艰苦奋斗,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石油工业发展之路,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跨越,把我国从一个“贫油国”发展成为世界石油石化大国,建立起现代化的石油工业体系,有力保障了国家油气安全稳定供应,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党领导新中国石油工业取得巨大成就新中国石油工业是在极其落后和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年,全国石油产量仅有12万吨,国内使用的石油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为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急需用油的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石油工业发展,成立专门机构,调集各方力量,在甘肃玉门建成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油气生产建设的高潮。1955年,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实现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首个突破。1958年,党中央作出“战略东移”重大决策,其后发现、开发了大庆油田。1963年,我国实现“石油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转变,之后又相继开发建设了胜利、华北、辽河等大油田,建成了大庆石化、“八三”管道等一批重大工程。1978年,我国原油年产量突破1亿吨,正式跨入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改革开放后,随着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防建设对石油石化产品的需求,石油工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方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主战场从东部延伸到西部、从陆地扩展到海洋,广大石油职工战天斗地、转战南北,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大油田、大炼厂、油气管道和销售网络,石油石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