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关于产业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分析以产业区为载体的区域聚集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典型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有力带动了区域和全国的经济增长。作为制造业的主要载体,产业区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环节,如♘何有效、有序推进产业区减碳和零碳发展,是直接关系到♘“x·x”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国际经验(一)现代环保主义兴起,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成为共识。早在18xx年,瑞典科学家斯万就警告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但一直未引起社会关注。直到上世纪xx年代,以《寂静的春天》出版为起点,西方国家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才开始反思对自然“索取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新模式。19xx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xx年,达成了《京都议定书》,确立了三个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灵活机制:联合履约、排放贸易和清洁发展。此后,虽然经历了《哥本哈根协议》草案未获通过、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等波折,但总体上,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二)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指导碳达峰、碳中和进程。20xx年x月xx日,德国联邦政府内阁通过了《气候行动计划2030》,并进而于20xx年xx月xx日在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通过立法的方式确定碳中和的目标与时间;同年xx月,欧盟推出《欧洲绿色新政》作为引领欧洲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指导文件;20xx年x月,《欧盟气候法》草案被提交至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拟通过立法的形式确保各成员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