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民心所向,政之所往同志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这里给大家讲一堂党课,我今天的主题是“民心所向,政之所往”,我知道今天坐在这里的有很多都是基层党员干部,你们应该更明白民心向背问题,今天我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来跟大家聊一聊“民心所向,政之所往”,希望大家听后有所收获。一、观千里“江山”,感知习近平总书记眼中的“人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人民至上》、《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等文章都以平实的语言道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当代中国对“人民”的理解,中国人千年前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把人摆在社会和价值体系重要位置。在论述关于国家制度和治理的丰富思想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本观念对执政的借鉴意义。在继承爱民利民、富民惠民等理念基础上,中共提出“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民立场,赋予民本新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探索本国道路的百年史,也是一部“人民观”的践行史。在中国著名的政治地标北京长安街上,中南海新华门内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就是百年基因最显性的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观察家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和“人民”关系的阐述,究其本质强调的是“人心向背”这一根本性问题。放眼世界,“治乱兴衰”的案例屡见不鲜。习...